
据今日半导体消息,2024-2027年中国大陆300mm晶圆厂数量将从现有29座快速增长至71座,占全球239座总量的29.71%,成为全球300mm晶圆产能扩张的核心驱动力。这一爆发式增长背后,是国内半导体产业链对先进制造、特色工艺及存储领域的持续加码,也标志着中国在全球半导体制造版图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。 四大产业集群分工明确 覆盖逻辑、存储、研发与产能基地 据今日半导体梳理,国内已形成分工清晰的四大半导体产业集群:长三角以上海、无锡为核心,聚集中芯国际、华虹集团等龙头企业,重点布局逻辑芯片与特色工艺;珠三角以深圳、广州为支点,聚焦存储与化合物半导体产线,适配消费电子与汽车芯片需求;京津冀侧重先进研发,北京承载长鑫存储DRAM技术突破与中芯国际先进制程试验;中西部以武汉、合肥、重庆为节点,长江存储、长鑫存储等存储巨头在此构建规模化产能基地。 投资规模爆发式增长 单项目超50亿元成常态 今日半导体注意到,国内半导体制造领域的投资规模正呈现爆发式增长,单项目投资超50亿元已成为行业常态。以2025年上海临港新片区为例,区域内共有59个产业科技类在建项目,总投资达5067亿元,其中半导体制造相关项目占比超三成,大额资本的持续涌入为产能扩张提供了坚实支撑。 300mm高端产线密集落地 中芯、华虹等龙头加速扩产 在300mm高端产线(12英寸)领域,国内龙头企业扩产动作频频。今日半导体了解到,中芯国际多基地同步推进扩产:北京基地聚焦14nm先进工艺,深圳基地月产能4万片专攻28nm及以上成熟制程,京城项目投资76亿美元建设12英寸产线,西青项目投资75亿美元规划月产能10万片,预计2026年整体产能有望达117万片/月。华虹无锡二期投资67亿美元,瞄准65/55-40nm车规级芯片,2024年12月已实现投片,2026年将达8.3万片/月产能;北电集成12英寸产线总投资330亿元,覆盖28-55nm多工艺,规划总产能5万片/月,计划2026年底量产;台积电南京基地则聚焦0.35/0.25μm、16nm、28nm工艺,生产电源管理芯片与汽车电子控制芯片,深度对接长三角设计企业需求。 化合物半导体产线加速投产 车规级与射频领域成重点 今日半导体观察到,国内化合物半导体产线建设也迎来密集收获期。三安意法重庆8英寸碳化硅晶圆厂投资230亿元,年产48万片8英寸碳化硅晶圆,2025年2月已通线,四季度将进入批量生产;芯粤能广州碳化硅项目投资75亿元,一期年产24万片6/8英寸碳化硅,2024年底已达产,主攻车规级芯片;海宁砷化镓/氮化镓项目投资50亿元,年产36万片6英寸微波射频芯片及器件,2024年12月已通线;长光华芯先进化合物半导体光电子平台建设项目投资10亿元,年产1亿颗化合物半导体光电芯片,预计2025年全面投产。 特色工艺与存储产线持续加码 聚焦工业、车规级需求 在特色工艺与存储领域,国内企业也在持续扩充产能。今日半导体获悉,长江存储武汉基地将持续扩充3D NAND FLASH产能,进一步巩固国产存储龙头地位;粤芯半导体三期投资162.5亿元,新增4万片/月180-90nm产能,2024年12月已通线,重点聚焦工业级与车规级模拟芯片;增芯科技广州项目一期投资70亿元,布局55-130nm工艺,月产能2万片,2024年6月已通线,主要服务MEMS传感器与ASIC芯片需求。这些项目的落地,将进一步完善国内半导体制造的产品矩阵,满足多元化市场需求。
免责声明:文章归作者所有,转载仅为分享和学习使用,不做任何商业用途!内容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!
|